新華社北京7月25日電 題:讓外貿發展韌性更強活力更足
新華社記者張曉潔、鄒多為
中國外貿半年報近日發布:上半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21.79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9%;對190多個國家和地區進出口實現增長;高端裝備出口增長超兩成,“新三樣”產品出口加快。
今年以來,面對全球增長動力減弱、貿易保護主義抬頭,我國外貿頂壓前行,出口動能向優向新的同時進口趨穩,實現總量增長、質量提升、變量可控。外部環境越是復雜嚴峻,越要向創新要動力、向市場要活力,增強外貿發展韌性,以充足的底氣、堅定的信心、過硬的能力應對各種風險挑戰。
提升硬實力,以優質供給增添外貿發展動能。推動外貿產品的價格優勢、成本優勢逐漸向技術比較優勢轉變,“中國制造”的價值日益凸顯。一方面,要牢牢把握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趨勢,優化技術、改進效率、轉變發展方式,提高出口產品附加值和技術含量。另一方面,應加強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自主可控水平,加力攻關關鍵核心技術、拓展中間品貿易、強化生產性服務,提高我國在全球生產網絡中的地位。
挖掘增長點,以多元布局打開外貿發展空間。主動創造商機,就能搶占先機。比如,鞏固傳統市場的同時,大力拓展新興市場,降低單一市場波動帶來的風險。又如,及時準確捕捉消費者多元化、個性化、品質化需求,“量體裁衣”提供差異化、定制化產品,以緊跟需求的不變,應對國際市場的萬變。提高對外貿市場的敏銳感知和響應速度,加速開辟新領域新賽道,才能不斷塑造和積累國際競爭新優勢。
織密合作網,以互利共贏夯實外貿發展根基。無論是紡織服裝為歐洲消費者帶來福祉,還是農業機械提升非洲農業作業質效、能源裝備助推中亞基礎設施現代化,都是中國深度融入世界產業鏈供應鏈、與各國共享發展機遇的生動實踐。同時,中國擁有全球最具成長性的超大規模市場,中國進口惠及世界。正在縱深推進的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將讓中國不斷以自身新發展為世界提供新機遇。
作為世界貨物貿易第一大國,我國外貿綜合競爭優勢基礎穩固。保持戰略定力、激發潛能活力,穩中有進的中國外貿,將為中國經濟發展注入更強動能,也為世界貿易增長貢獻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