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7月18日電 題:新聞分析:進入防汛關鍵期,“七下八上”為何多雨?
新華社記者黃垚
每年“七下八上”是我國的防汛關鍵期。這一時段是華北、東北地區一年中降水最多的一個時期,雨量多、強度大、分布不均,雷電、冰雹、大風等強對流天氣也較常出現。同時,臺風活動活躍,沿海地區易受臺風、降水和風暴潮影響。
數據顯示,在“七下八上”短短一個月左右,北方地區降雨量可能占到全年的三分之一。華北、黃淮、東北以及位于黃土高原的陜、甘、寧等地都將迎來一年中最集中的降雨。
為什么北方的雨集中在這時候下?
專家表示,這與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有關。每年7月下旬前后,夏季風的北邊緣推進到華北地區,同時副熱帶高壓脊線位置相對穩定維持在北緯25°以北。副熱帶高壓就像一個水汽“傳送帶”,借助其西南側的西南氣流或偏東氣流把洋面上的水汽源源不斷地向北輸送,為華北地區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條件。暖濕氣流一旦與東移南下的冷空氣相遇,就容易形成強降水或持續性降水。
據中央氣象臺預報,18日至22日,西北地區東部、西南地區、華北、黃淮、內蒙古和東北地區等地就有一輪較強降雨過程。
“由于北方有冷空氣東移,而在副熱帶高壓邊緣常常有暖濕空氣北上,且南方的熱帶系統也會有水汽輸送到北方地區,冷暖交匯造成北方地區中到大雨的天氣過程。”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方翀說。
“七下八上”階段,北方暴雨的產生還受到地形影響。呈南北走向的太行山脈橫亙于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之間,對華北的天氣系統特別是暴雨有著重要影響。比如2016年7月19日至21日北京的暴雨就與太行山脈對水汽、暖濕氣流的強迫抬升有關。2021年7月河南強降雨期間,太行山、伏牛山特殊地形對偏東氣流起到的抬升輻合效應,使強降水區在河南西部、西北部沿山地區穩定少動,迎風坡前降水增幅明顯。
此外,“七下八上”也是臺風活躍的時期。由于臺風本身攜帶大量水汽,一旦北上容易帶來強降雨。2023年第5號臺風“杜蘇芮”登陸后,其殘余環流繼續北上,為山東、京津冀及遼寧等地帶來大范圍強降水。
比起北方集中的降雨期,南方地區一年中往往有多個多雨期。北方對于暴雨的承載能力比南方稍弱,所以這一時期尤其需要做好防災減災救災準備。
專家提醒,北方較強降雨過程已經開啟,部分地區小時雨強較強、累計雨量較大,公眾需警惕局地強降雨可能引發的山洪、泥石流等次生災害,遠離地質災害易發區。